【Yahoo 新聞報道】2025 年中學文憑試(DSE)今日(16日)放榜,共誕 16 名狀元,數目為歷屆之冠。傳統名校皇仁書院今屆喜獲一名「超級狀元」(7科5**),及一名「狀元」(6科5**)。兩位狀元是同班同學,分別有志從醫及研讀物理,亦分享了過往用 ChatGPT 及 Deep Seek 等人工智能(AI) 工具溫習的方法,包括用 AI 製作記憶卡(Flashcards)出題,鞏固學習記憶,並生成英文文章,藉此學習英文詞彙,提升寫作能力。
狀元「AI 溫習法」
兩名狀元大方分享過往用 AI 工具溫習的方式,認為成效顯著,推薦其他學生善用 AI 學習。「超級狀元」濮愷俊同學(Dennis)會借 ChatGPT 及 Deep Seek 生成不同主題的英文文章,從中學習新詞彙及句式,以提升英文寫作能力。
狀元同學楊懷堃(Anson)則會將溫習筆記上載至 ChatGPT,並讓 AI 製作 10 至 20 張「記憶卡」出題,考驗個人課本知識,藉此鞏固記憶。除此之外,Anson 亦有運用「Anki」應用程式親自製作電子記憶卡。每張記憶卡設有不同問題,可以讓學生思考答案,並反覆複習。
超級狀元全心作「仁醫」 留港讀醫 狀元已收牛津物理有條件取錄
「超級狀元」Dennis 曾參與醫學訓練營,目睹過醫生進行手術的過程,認為醫生責任龐大,不僅需要醫術高明,亦需具備良好品德。因此,Dennis立志成為「仁醫」,冀透過醫術改變病人生命,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福祉。基於經濟能力以及各方考量,他最終沒有打算出國讀醫,對本港醫療質素亦抱有很大信心,現階段仍需要時間考慮未來在中大還是港大醫學院就讀。
狀元 Anson 從小就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,對宇宙等未知領域抱有好奇心,亦喜愛計算,參與過不同物理課程和訓練。他渴望出國留學擴大見識,在中六初報讀了5間海外大學,本年頭收獲牛津大學物理系有條件取錄,如今亦順利達標,冀未來於牛津升學。
每日溫習不過 6 小時 彈琴作曲解壓 「要享受學習過程」
兩狀元平均每天的溫習時數不算多,每天早上 9 時起床,溫習大約 4 至 6 小時。雖然他們都會面對學業壓力,但都認為享受學習過程最重要,求學不會只為考試,亦樂於汲取 DSE 以外的知識。醉心音樂的 Anson 溫習過後亦喜愛彈琴作曲舒壓,保持個人興趣,認為音樂有助自己放鬆身心。